阅读历史 |
背景色:字体:[很小标准很大]

第8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国有些富饶的县一年甚至能缴纳七万石粮食。

不过就算在荆州之地,一万石粮食也是一个小些的县半年的税赋了。

“而且我也不打算施粥。”李长安耸耸肩,“若是水灾发生六七月,那正好是庄稼长成的时候,洪水冲毁了他们的田地和屋舍,只是单纯施舍一碗粥无济于事。”

“赈灾,不仅是要让灾民三天不被饿死,而是应当让灾民一年不被饿死,撑过没有收入的这一年。”

这番说法倒是新奇,贺知章心想。

贺知章没有在地方为官经历,他考中状元后为国子四门博士,后来又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和工部尚书,年老时便进了秘书监养老。

可对于该如何赈灾,贺知章也知晓一些。

赈灾无非也就是在天灾发生后,朝廷拨钱拨粮派遣官员分发给受灾百姓。因为其中空子大,所以时常有官员下吞上瞒,从中贪污。

朝廷也只管百姓一时饿不死,至于田地毁坏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怎么活过这一年……平时没有天灾的时候,年年也饿死那么多百姓,平时都管不过来,运气不好遇到天灾更管不过来。

贺知章捋捋胡须:“公主欲如何赈灾?”

“先买一块地,然后建工厂,我还打算再建一个贸易市场。”李长安道。

贺知章觉得自己是不是年纪太大了,要不然李长安说的话他怎么听不懂呢。

李长安看着贺知章的表情,开口解释道:“贸易市场就是东市西市,只是东市西市中各个店铺主要是将货物卖给百姓,我打算建造的这个贸易市场是一个大商人将货物卖给许多个小商人,这些小商人在将货物运到各个城市中买卖。”

“工厂,就是工坊,雇佣百姓为我做工。”

洛阳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运输便利,再加上挨着河流和有洛阳城这座仅次于长安的大唐第二大消费市场,其实很适合发展工商业。

贺知章似懂非懂。

李长安再简化一点:“以工代赈,我雇佣灾民为我建造厂房,为我做工,我给他们发粮食发工钱,我得到了厂房和货物,灾民得到了钱和粮食。”

贺知章听懂了。

“这倒是个好法子,只是小小一个那什么工厂,恐怕收拢不了太多灾民。”贺知章轻轻叹了口气。

他也见过东市这些店铺雇佣工人干活,就算是都是最大的店铺,也只是雇用了二十几个百姓干活。

水灾一旦发生,受灾者少则数千,多则数万,哪里是李长安一个人能养得起的。

李长安深吸一口气,看着已经八十岁的贺知章,告诉自己三年一个代沟,贺知章这个年纪理解不了她的意思也很正常。

毕竟时代局限在这,一般唐朝人也没法想象一个大工厂可以有数万工人。

既然沟通不了那就不沟通,就算是想法沟通不了,也不耽误李长安用贺知章。

李长安缓缓吐了口气:“我想要在洛阳城周遭买一块地,贺监可有门路?”

贺知章略微思索片刻:“我愿为公主引荐汝阳王和洛阳左率府长史张旭。”

洛阳辖区内有一县名为汝阳县,紧挨着伊川县,正是汝阳王的封地。

贺知章愿意为李长安引荐其他官员,已经代表了一些东西。

哪怕作为太子宾客,贺知章先前也从未给太子李屿引荐过自己的好友。

李长安对此十分欣慰,又有些可惜。

唉,贺知章怎么就是八十岁而不是十八岁呢。

这么大年纪干不了几年活了啊。

“还有一事也要拜托贺卿。”李长安微笑。

贺知章的称呼已经从称呼官职的贺监变成了亲切的贺卿。

“洛水一旦泛滥,伊川县令必定会首当其冲被罢免。”李长安道。

伊川县挨着伊河,又处在洛阳北部,而且地势险峻,换言之就是河流落差大,一旦水患爆发,必定会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。

“伊川县令被罢免,朝廷势必要指派官员去担任伊川县令,我想向贺卿举荐一人。”李长安看着贺知章。

在李长安说出“赈灾”二字后,贺知章心中先前升起的那股复杂感觉就得到了满足,他忽然就平静了下来,连日的忧愁也瞬间消散了。

现在的贺知章又开始抚摸起他那雪白的胡子,乐呵呵听着李长安说话。

“公主欲举荐何人?”贺知章笑眯眯问道。

他似乎已经完全不为可能会到来的灾难而哀愁了。

或者说贺知章从一开始哀愁的就不是这一场小小的洪水。

贺知章历经四朝,当了五十年的官员,其中许多年担任的还是工部尚书,他见过太多的天灾了,一场只涉及洛阳一个地区的小水灾,在贺知章所见过的天灾中甚至排不到前五十,大唐疆域何其辽阔,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天灾发生。

永淳元年闹过蝗灾,大蝗,人相食,都到了人吃人的地步;神龙元年发生大旱造成“谷价腾踊”;开元二十二年,泰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